︱骨折︱腳踝韌帶損傷︱拇趾外翻︱扁平足︱
足踝科是骨科的一個次專科,在台灣發展至今已經超過30年,但是大部分的民眾仍然不知道有這個次專科,很多人有足踝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好的治療,在各大醫師及醫院間流浪。我們致力於鑽研足踝方面的疾病,透過對於疾病更深入的認識與手術技術的精進,治療足踝相關疾病,減少併發症,增進病患的生活品質。
腳的問題大部分可以透過物理治療、鞋墊、穿對的鞋子、拉筋、足底肌力訓練等等方式改善,但是仍有人症狀無法緩解,最後走向開刀一途。但是開刀必然伴隨一定風險,從表皮神經損傷造成的麻木、到術後水腫、感染等等都是很常見的問題,所以不會一開始就建議病人開刀,等到真的受不了了再來接受手術。
足踝手術有很多種,有些部分比如前距腓韌帶(ATFL)重建,關節鏡縫合/重建的效果就相當不錯。但是在扁平足或是拇指外翻,各個不同流派的醫師有不同的治療手法,目前還沒有哪一種方法明顯看起來比較好。以拇趾外翻手術來說,教科書上紀錄在案的截骨方式就超過100種,再合併不同的固定方式,變化真的太多太多。所以更多時候還是要回歸醫師對於疾病的體悟以及手術技巧的精進。
我住院醫師在彰化秀傳及成大醫院兩邊訓練,跟著足踝界大師朱家宏醫師以及陳彥宇醫師學習。舉拇趾外翻為例,朱家宏醫師打鋼板,陳彥宇醫師鎖螺絲,效果都相當不錯,這時候我心裡就產生疑問,那到底我要用哪一種方法治療病人?所以就開啟我漫長的足踝取經之旅,國內到了台北慈濟跟著足踝科理事長王禎麒教授學習,到花蓮慈濟參加大體手術研習課程,國外去捷克布拉格、杜拜、泰國清邁等等參加課程同時進行大體手術。反覆地打磨關於足踝的知識與手術技巧,最大化減少足踝手術的後遺症同時提升手術成功率。
▲與足踝內視鏡傳奇大師 Jordi Vega合影
很多腳的問題都是因為穿鞋引起,比如楦頭太小擠壓到腳趾產生疼痛,又或是支撐性不夠導致久站久走會痛,有些鞋子中足的地方結構太軟也會引起足底筋膜炎。選擇一雙好的鞋子搭配適合的鞋墊,就可以解決大部分腳部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