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外翻不只外觀問題,更是身體健康警訊

李尚澤 物理治療師

我們都熟悉這句話:「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在日常生活中,「站立」和「行走」是不可或缺的活動。每天一早起床後,我們的雙腳即展開引領我們度過豐富精采的一天。

我們的雙腳極其敏感,能迅速察覺到襪子上的線頭或不小心掉入鞋中的小碎石。人體擁有許多自動調節和代償的機制。例如,當我們不慎扭傷腳時,身體會立即減少受傷腳的承重,透過「跛腳」方式避免二次傷害。儘管在這調節和代償的過程中,全身肌肉的用力方式會發生變化,這通常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問題。然而,若這種異常用力方式持續時間過長,可能對全身產生系統性的影響。

在物理治療臨床中,「拇指外翻」是許多人困擾的問題。若長期忽略拇指外翻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本文將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拇指外翻,同時分享一些簡單的預防方法,讓大家能夠有效保護雙腳。

拇指外翻的原因多種多樣,包括遺傳、穿鞋方式、體重、運動習慣等。雖然先天因素無法改變,但透過一些小細節的注意,我們仍能大幅降低拇指外翻的風險。

▇ 如何有效預防拇指外翻?

正如前文所提,拇指外翻與遺傳有關,但天生的拇指外翻實際上相對罕見,更可能與遺傳的關節穩定性和韌帶鬆弛度有關。拇指外翻和「功能性扁平足」常常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

除了後天因素外,功能性扁平足是因為天生足部相對柔軟,當體重加壓時,足弓可能過度塌陷。正常情況下,腳趾頭在尺寸合適的鞋內不應觸及鞋頭。然而,患有功能性扁平足的人在足弓下陷時,腳掌可能變得更長、更寬,此時腳趾就會頂到鞋頭,這樣一來就可能使大拇指朝外偏斜。因此,一旦發現功能性扁平足的問題,應儘早尋求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以獲得關於鞋類和鞋墊的適當建議,這通常能帶來良好的效果!

臨床上,物理治療師也會建議使用貼紮舒緩拇指外翻患者在行走時的不適。以下是貼紮示範:

▲STEP 1 總共會使用兩條肌貼,先用肌貼膠布量測要用的長度。第一條是從足部內側、大腳趾遠端關節為起點。

▲STEP 2 繞腳跟一圈,結束點在小趾與腳掌連接處。

▲STEP 3 量測第二條肌貼的長度,從腳背最突處為起點,往前腳掌下方繞一圈,結束點在可覆蓋起點的位置上。

▲STEP 4 剪出長度後,也需要將四個直角處剪圓。

▲STEP 5 第一條肌貼從內側開始黏貼,沿著腳側,繞到腳跟,肌貼須與腳跟底部貼齊。黏的過程需輕輕出力拉,讓大腳趾與第二根腳趾些微分開。

▲STEP 6 沿著腳側黏貼,大腳趾需與第二根腳趾些微分開。

▲STEP 7 結束點在小趾與腳掌連接處。

▲STEP 8 黏貼第二條肌貼,從腳背最突出處為起點,往內側大腳趾最突出的關節方向,輕輕出力拉,繞過腳底。

▲STEP 9 往內側大腳趾最突出的關節方向,輕輕出力拉,繞過腳底。

▲STEP 10 完成。

▲同場加映 1 拇指外翻患者可在足弓處多加按摩,放鬆足底肌肉。

▲同場加映 2 拇指外翻的人常會在小腿內側產生肌肉緊繃和痠痛,貼紮後可再搭配按摩,效果更好!


拇指外翻的病程通常在後期惡化速度加快。雖然一些人選擇手術以改善外觀,但通過調整日常習慣和物理治療,仍然能夠在預防拇指外翻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如果您發現自己的大拇趾呈現逐年歪斜的趨勢,請切勿忽視此問題。提早採取行動可避免雙腳問題進一步惡化,甚至影響膝蓋、髖關節、骨盆和脊椎。腳是身體的基石,平時多留意足部照護的細節,我們都能邁向更健康的人生!



作者簡介

李尚澤 物理治療師

經歷

  • 阿瘦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足健顧問
  • 動晰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 國際體態平衡學會 常務理事
  • 加拿大STOTT PILATES 國際一級全認證 訓練師
  • 功能性動作篩檢 FMS Level 1&2 國際官方認證

專長

  • 墊上核心訓練
  • 器械普拉提斯訓練
  • 脊椎側彎矯正運動
  • 銀髮族體適能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