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穿鞋嗎?物理治療師授穿鞋祕訣,改善拇指外翻困擾

鄭融 物理治療師

「老師,我的大腳趾好像越來越歪了耶!我會不會像我的媽媽或者外婆一樣拇趾外翻啊?」這樣的疑問在看診時經常被患者提出。然而,拇趾外翻,又稱「大腳趾外翻」,是否僅僅是一個美觀或者穿鞋的困擾呢?研究指出,即便是輕度的大腳趾外翻都能對下肢的穩定性造成明顯的影響,特別是在整個行走過程中,當單腳承受重量的瞬間,大腳趾外翻就可能影響你的全身健康。

不要小看這單腳承重的一瞬間,它佔據了我們行走60%以上的時間。換句話說,當你行走一小時的時候,有將近40分鐘的時間是用單腳站立著的。而這60%的步態週期正是大腳趾外翻逐漸侵蝕你健康的時候。在深入說明原因之前,讓我們先來評估一下你的拇趾外翻屬於哪一個階段吧!

整體而言,拇趾外翻的變形可以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
單純外翻變形(輕微等級)

在此階段,你會觀察到大腳趾向外水平歪斜。很多人停留在這階段相當長的時間,且變形的速度相對緩慢。這一階段可能持續數年到數十年,而你也可能逐漸適應大腳趾的外翻,卻毫無察覺地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第二階段
旋轉變形(中等等級)

在這階段,你會注意到大腳趾的趾甲開始呈現旋轉的現象,不再平平地朝向天空。進入此階段要格外小心,因為大腳趾產生旋轉變形會破壞周圍肌腱的穩定功能。這時角度的惡化可能難以挽回,同時也開始產生功能上的障礙。這不僅僅是外觀問題,更可能在活動中引起趾節真正的疼痛(而非僅僅是皮肉摩擦所致)。

第三階段
第二趾半脫位變形(嚴重等級)

進入此階段,外翻的大腳趾會覆蓋或竄到第二趾下方,並在動作過程中產生導致第二趾脫臼的力量。這是因為行走時足部的壓力中心通常從第二趾離開,但此時大腳趾的干擾使得身體重心轉移受阻,如同在鐵軌上放置堅硬的石頭,導致嚴重的脫軌現象。進入此階段後,患者可能開始面臨行動不便,不僅鞋子的選擇變得困難,變形引起的關節疼痛也將帶來極大的困擾,迫使一些人在此時考慮手術的必要性。


要防止大腳趾外翻惡化,首先需要了解其成因:

1. 遺傳

根據研究,第二趾比大腳趾還要長的人更容易形成大腳趾外翻。如果的第二趾比大腳趾還要長,就需要更加注意接下來的資訊!

2. 穿鞋方式

這裡不是指窄楦頭或高跟鞋等很直覺的危險因子,而是穿鞋的方法,即「不綁鞋帶或者穿非常寬鬆的鞋子」。

或許你會有疑問:「大腳趾外翻不就是因為腳趾頭被壓迫,所以才會穿較寬鬆的鞋子?」要知道,在行走過程中,足部會在鞋子內前後滑移,而鞋帶正是協助我們把腳向後推向護跟的重要力量。一旦穿得很寬鬆,鞋帶將無法有效地固定住腳背,使得每一步的踏出都會讓腳趾頭向前滑移,擠壓進楦頭。這種情況下,無論楦頭是寬還是窄,腳趾頭都會向前擠壓,直至獲得足夠的煞車力道。


這每一個動作的瞬間都極其短暫,雖然每一步都毫不起眼,但每天數千至數萬步的撞擊卻能如滴水穿石般慢慢造成大腳趾外翻的形成。等到你察覺時,或許已經嚴重變形,甚至出現症狀,卻已經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功能性扁平足是一個不同於一般扁平足(盛行率2%)的風險,其盛行率在亞洲人種中高達30%。這種足型與許多下肢關節疾病存在程度不一的關聯。


本次討論的大腳趾外翻也是其中之一,具有功能性扁平足的人在行走時,足部受到體重擠壓時會大幅擴展向四面八方。這種情況下,腳趾頭會有向前和向兩側擴展的趨勢,形成擠壓楦頭的力量,隨著每天上萬步的擠壓,逐漸積壓成大腳趾外翻的變形。

在了解了上述成因之後,要如何預防大腳趾外翻呢?以下提供幾個選鞋與穿鞋的預防技巧:

■ 選擇可調整鬆緊的鞋款

針對大腳趾外翻的力量來源,選擇擁有可調整鬆緊度的鞋帶或旋鈕式鞋帶系統的鞋款,能夠根據個人足背形狀調整包覆的鬆緊度,有效分散腳趾頭向前衝的力量。

■ 選擇堅硬的護跟

由於足弓與腳趾頭是相互連動的,選擇具有堅硬護跟的鞋款有助於防止足弓向內傾倒,減少腳趾頭向前與向外擴張的幅度,進而降低大腳趾受到擠壓變形的風險,同時提升步態穩定性。

■ 養成「綁鞋帶前,腳跟靠緊護跟」的好習慣

在綁鞋帶之前,務必將腳跟緊貼住護跟,這樣可有效限制足部在行走過程中向前衝的現象,如果沒有事先靠緊護跟,即便鞋帶綁再緊,保護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習慣性地在繫鞋帶前確保足跟與護跟緊密結合,再將鞋帶一條一條拉服貼,有助於遠離大腳趾外翻的問題。

▲具備旋鈕式鞋帶系統的A.S.O+超動力雙心運動鞋,可輕鬆將鞋帶依照足背形狀調整鬆緊度。

▲腳跟輕敲地面緊靠護跟,再繫緊鞋帶


作者簡介

鄭融 物理治療師

經歷

  • 阿瘦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足健顧問
  • 動晰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師
  • 仟翊健康事業 執行長
  • 台灣物理治療學會審定 主治物理治療師

專長

  • 病源分析
  • 脊足整體評估
  • 下肢傷害評估與治療
  • 跑姿與步態分析
  • 鞋具分析
  • 鞋墊治療
icon_BackToTop